长白山民谣

更新:2015/6/5 10:54:58点击:
  •  市级非遗项目
  •  
项目介绍

长白山民谣

田小书

长白山地区是哺育我国古人类的摇篮之一,是多民族频繁活动的区域。据史料统计,自远古至今,大约有近百个民族曾经在这里生存、发展、迁徙、衍进和融合,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,据马清福《东北文学史》记载,在《诗经》时代,就有东北文学产生和流传,可以确定的长白山民谣资料,所见最早为《北史》列传第八十二 中记载的契丹民谣:“冬月时,向阳食。若我射猎时,使我多得猪、鹿。”据此可知,至迟隋代建国(581)之前,即有长白山民谣广泛流传。因此我们可以说,长白山民谣距今至少有1400多年历史。

    长白山民谣自产生之日起,就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,主要是当地人歌咏自己的生活、时政、民俗的谣。明清之后,特别是清末民初,由于大量的流民涌入,他们创作了许多的以自己原住地民谣为基础,歌咏长白山区生活的民谣,使长白山民谣具有了多源性的特征。在伪满时期,长白山民谣自然而然地添加了抗日反满、支持抗联的内容,从而呈现出极具斗争性的面貌。解放之后,又出现了大量的歌颂新社会的民谣。 

长白山民谣是长白山人民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,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。它像松花江水一样在长白山人民的口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,在流传过程中,人们根据具体的生活不同、历史环境不同、甚至瞬间的灵感进行改编和再创作。具有鲜明的民间口传文学的特点。

长白山民谣地域性特征明显。长白山地区地广人稀,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态环境。其文化特征是质朴、率直、娴于骑射、勇于抗争的尚武精神;渔猎、采集、畜牧、农耕相结合的多元的物质文化特征;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。长白山民谣同样反映着具有长白山地域特征的渔猎、采集、畜牧、农耕生活,具有粗犷、豪迈、热情质朴、率直的特点。在特定时期的民谣中还洋溢着勇敢地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。长白山民谣反映着长白山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。

长白山民谣内容丰富,有歌颂丰富独特的物产的,有反映爱情的,有反映时政的,反映当时的劳动生活的,有支持抗联反抗日伪压迫的,有反映民俗的,记录着长白山区人民生活和心理的方方面面。

长白山民谣曾经是文化相对落后的长白山地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,目前,受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潮的影响,在现代化进程中长白山民谣受到强势文化的激烈冲击,出现了生存危机。现在青少年一代价值取向转变,追求的是时尚娱乐,欣赏、传承长白山民谣的热情正在丧失。长白山区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传统的生活风俗正在丧失,与之相关联的长白山民谣必然受到巨大影响。

更多项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