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白山满族原生态叶裹食品制作食用习俗

更新:2015/6/5 10:28:47点击:
  •  省级非遗项目
  •  
项目介绍

长白山满族原生态叶裹食品制作食用习俗

王宏硕

中国传统美食包罗万象,闻名世界。从地域分布上可分东、南、西、北,四大风格;从特色上可分川、鲁、粤、湘等八大菜系。然而不论怎样分,他们都是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托生出来的,而在日常生活中,食物则根据其功能仅仅分成居家食物和可携带食物,后者还有一个别名“干粮”。

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可携带食物,因为它是伴随亲人远行或在外劳作的基本生活保障,是远行者与“家”的唯一物质联系。能否让亲人在旅途中吃饱是这种食物的主要作用,因此产生了囊、烧饼、煎饼、馍等无水面食。它们适合长途携带,由于无水,不易变质也因此被称为“干粮”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员远途迁徙减少,中、短途劳作增多,干粮也开始从吃饱像吃好演变。叶裹食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。

与以农耕为主的中原地区不同,长白山区地少林多,人们除种植主粮以外,还要把大量精力用于采集、伐木、放牧等中短程户外活动中。心灵手巧的林区主妇就地取材,精选身边到处可见的植物叶片包裹着有皮有馅、软滑香糯的黏食,让辛苦劳作的亲人不但吃饱,还可以吃好,在疲惫中感受到家的关爱。

满族叶裹食品用于包裹的植物叶片主要有苏子叶、玻璃叶(柞树叶)、玉米叶等。用于制作干粮的主要有糯米、黄米和白面、玉米面等。几乎所有的黏米都要磨成面状,然后和成面团用于包裹。这几道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暗藏玄机。米要泡多长时间,面要怎样和才便于包裹和蒸熟。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泡米这关就很难过,不是泡硬了磨不成面,就是泡软了揉不成团。集安市头道镇腰营村农民李茂珍是蒸叶裹食品的能手。她小学文化,老家是东村,四十多年前嫁到腰营村,其亲戚子女也多住在附近的村子。李茂珍十多岁开始帮助家里务农,学到一手农家手艺,女人干的她更是得心应手。下酱、包苏叶干粮、腌咸菜、烙粘火烧都可以做当地年轻人的好榜样,特别是叶裹食品,她能做出来的种类最多。

 每年一到立秋,李茂珍就带着姑娘、儿媳一起泡米、磨面、采叶、和馅……忙活起来了。小孙女当成趣事儿跟着帮忙,很快也学会包制叶裹食品的方法。姑奶说立秋前后做苏叶干粮吃能解暑、祛火;秋收前后农忙的时候不用做别的饭;这苏叶干粮好就好在它可凉吃,抗饿,耐放,口味清新特别,而且有幸福的寓意。叶裹食品也是亲戚走动、邻里沟通的好礼品。刚出锅的苏子叶干粮包成包互相赠送,大家蹲在村口吃着唠着,也是一道美丽的山乡风景线。剩下的叶子通常会做成咸菜或者挂在阴凉的墙上以备冬天食用。赶上季节回到老家就会看见山脚下的草丛里、农院的墙上、咸菜缸里、大锅里、菜墩上都有嫩绿色的苏叶,四处飘着特有的清香,还有邻里们的说笑声,使得这炎热的季节变得清新自然。

更多项目